宋朝
宋太祖趙匡胤
利用最新印刷術雕刻中國第一部佛經總集。宋太祖趙匡胤即位不久,便下詔諸路保護寺院;敕令用金字、銀字書寫佛教經文。
在宋太祖保護佛教的政策下,建隆元年這一年便剃度僧尼8000人。接著,宋太祖又派行勒等157人前往印度,求取佛法,大力弘揚佛教。
宋太祖利用最新技術,派內官張從信在益州主持雕刻大藏經,這次刻經,前後費時12年。最初刻制佛經5000多卷,後來又增刻1000多卷,共達13萬塊雕板。這部佛經因刻于宋開寶年間,所以被稱為“開寶藏”。又因刻於四川,故又稱“蜀版大藏”。這是我國第一部佛教總集,也是當時最全的一部佛教叢書。
大元
忽必烈
把佛教定為國教大力興建寺廟。忽必烈汗執政時期,極力扶持佛教,為佛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是忽必烈汗拋棄了成吉思汗關於“對各類宗教不得偏向”的遺囑。
二是信仰上接受佛教。
三是政治上給佛教各種榮譽、地位和特權,使佛教成為一個享有很高地位、很大權力的特權階層。
四是經濟上對佛教實行特殊優待,支付大量資金興建寺廟,進行佛事,大力扶持發展佛教。
五是制定各種法律,保護佛教的特權地位、特殊地位和利益。
六是把西藏地區的政教兩權,交給佛教薩迦法王管理,使這一地區的佛教成為政教合一的政權組織。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當和尚最無奈的皇帝,在中國帝王中,唯一的,也是最正宗的和尚出身的皇帝,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像劉莊、蕭衍、楊堅他們實際上都不曾出過家。 朱元璋能從當年的一個小和尚,成長為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這實是一個奇跡。朱元璋與佛結緣,是因為窮,是最無奈的選擇。出家時朱元璋只有17歲,當和尚不多久,因為災荒沒吃的,寺內也呆不下去了,只好出去化緣。
在化緣的路上,朱元璋得了一場大病,險些死了,幸好得到仙人的指點幫助,才免去災難。從《明史》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對自己出家當和尚的歷史,朱元璋並不覺得丟人,但他神化了這段歷史,虛構出“二紫衣人”出來。
明恭閔帝朱允炆
遁入空門時最尷尬的皇帝,因為有了朱元璋出家的一段經歷,大明王朝的帝王多與佛有緣。如明神宗朱翊鈞就是一位十分相信佛法的皇帝,其死後屍體側臥狀葬式,有學者分析就是緣于佛祖釋迦牟尼涅槃時所取姿勢。
在明帝中,最後以僧人身份了結一生的,應該是第二任皇帝、恭閔帝朱允炆,這事也是中國盛世帝王中的惟一。
其出家當和尚,迷信的說法是因朱元璋的佛緣未盡,註定要由後代遁入空門續結,是朱家前世因緣使然。
對於朱允炆出家一說,《明史》中並未下定論,民間傳說,當朱棣的大軍攻入內城時,朱允炆派人取出藏在奉先殿的鐵匣子,這是朱元璋生前給他準備的,讓孫子在危急時刻打開。朱允炆打開一看,裡邊有三張度牒,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囑讓他從位於太平門的鬼門出城,其他人則從水關禦溝走。朱允炆出了鬼門後,見早有一和尚在等他。朱允炆出逃時是西元1402年,他只有26歲,是明帝中惟一沒有陵寑的皇帝,其出家迫不得已,最最尷尬。
滿清
順治皇帝福臨
個人精進參禪數度想出家未成。順治皇帝篤信佛法,個人精進參禪,與玉琳國師的往來,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數度想出家未成,著名的《贊僧詩》,表達了他對出世修道的欣羡。
康熙皇帝玄燁
迎請高僧出版藏經重振佛教。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將隱于山林的高僧一一延請至京師,使明末以來衰微的佛教,重現生機。他振興佛教,出版藏經(於康熙五年,即西元一六六六年,開版《續藏》237部、《又續藏》189部,至康熙十五年,全藏始完成),並撥款重修普陀山普濟寺、金山寺、天竺碑文等。
他曾說:“能仁之量,等於好生;佛道之成,關乎民隱。將使般若之門,隨方而啟;仁壽之域,舉世鹹登。”自謙弱冠之時,研誦經史,未暇讀覽金經貝葉,尊崇佛教之風,油然可見。
雍正皇帝胤禛
直透三關的大禪師編制禪宗語錄集。雍正自幼喜讀佛典,廣交僧衲,深通佛理,於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國師指導下連續禪坐,最後大徹大悟。
雍正歷來被公認為中國帝王之中唯一真正親參實悟、直透三關的大禪師。
雍正繼位登基以後,於政務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講經傳法,自號圓明居士,刊行了最權威的禪宗語錄集——《雍正禦選語錄》。
乾隆皇帝弘曆
刻印我國部帙最大的欽定大藏經《龍藏》。乾隆皇帝對佛教最大的貢獻是刻經及翻譯事業的發展。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完成了我國歷代各版欽定大藏經中部帙最大的《龍藏》,共1600餘部7千餘卷,工程的浩瀚,古今少見。
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年)作《如來大藏經總目錄》;二十四年,編纂漢、滿、蒙、藏四譯對照的大藏全咒;其後,又以十八年的時間,即自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五年,將漢文大藏經譯成滿州語,對於藏經的刻印有卓著的貢獻,中國歷史上的盛世,都與帝王護持佛教,以佛法治國有關,而中國佛教也在帝王的鼎力護持下,遍撒菩提種子,開出燦爛的花朵,不僅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思想、文學、藝術、文化、社會等,更影響了現在的韓國、日本、越南等地佛教,形成北傳大乘佛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