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藝術的美學.14 宋代佛儒綜合風格】
中國的佛教造像藝術,到了宋代已經走向了衰落階段。宋代的佛教造像受當時理學的影響,宣傳佛家的禪觀思想,同時也宣揚儒家的忠孝仁義思想,使造像成為儒佛糅合的產物。 在造像技法上,匠師們能夠運用最熟練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凸凹轉折的衣紋,圓潤細緻,流暢逼真。在藝術造型上,佛像基本上承襲了唐末造像的風格,造像容貌豐滿,衣飾飄帶流暢自然,姿容凝重秀美,體態豐腴,比例勻稱。
但宋代的造像也有其發展的地方,就是造像減低了宗教的氣氛,更善於表達親切的人性審美雅趣。雕塑工匠們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把宗教中的神,完全變成了現實生活中活脫脫的人,把神進行了世俗化。因此,宋代銅佛最具藝術性、最富現實生活趣味。
宋代銅佛像以菩薩像居多,有的高發髻,臉上胖下尖,身段高長。有的腿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於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於座上。衣裙稍有褶,掉於腿後,左手盤於腿上,右手於腹前伸。佩戴纓絡,身坐兩層蓮花的細腰圓座。宋代出現了菩薩銅像,坐於長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獅背、犼背上。河北正定隆興寺內有大悲銅菩薩像。通高22米餘,共有42臂,造型體型纖細頎長,比例勻稱,衣紋流暢,富於宋代藝術風格。
宋代的佛像具體特徵如下:
1、面龐豐潤,寬額豐頤,容貌端莊秀美,神情慈愛詳和,佛像頭頂肉髻,呈螺式髮型,但肉髻趨於平緩,螺發與肉髻之間的髻珠更加明顯。
2、身材勻稱,服飾的衣褶流暢,凹凸有致。
3、羅漢造像具有很強的寫實性,人物形體刻畫完美。
4、姿態隨意活潑,富有個性,具時代風格。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盛行開鑿石窟,形體大的佛像多為石雕。到宋代,隨著石窟的衰微,大型石雕佛像的數目大減,木雕佛像開始流行。宋代的大型木雕佛像,以觀音像最為常見,此件木雕觀音眉目疏朗,典雅古樸,刀紋線條勁健,衣紋具有立體感,此像加彩繪,由於年代久遠,彩繪剝落,色彩斑駁,反而增添了一種古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