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佛像藝術的美學.13 五代時期】

【佛像藝術的美學.13 五代時期】
五代時期的佛教造像藝術的作品的確很少。這一方面是戰亂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佛教石窟藝術走向低谷的表現。
 
南京市棲霞寺舍利塔的天王立像,其造型精緻,姿態神情刻劃入微,足以代表南唐佛教造像水準。天王頭戴盔,身穿鎧甲,內穿戰袍,袍袖綰結,後著披膊,腰束革帶,攔袍長曳,
膝部紮褲褶,腳穿戰靴。右手緊握武器,左手當胸,五指屈伸。雄健挺拔,濃須連鬢,儼然是一副將軍形象,與唐代天王相比,更具現實性。


南京市棲霞寺舍利塔的力士像,右手伸掌橫至胸前,左手持金剛杵,金剛杵粗大沉重。姿態和前圖異趣,腹部後縮,上身前傾,居高臨下,嘴巴緊閉,更具逼人的氣勢。中國佛教造像的鋪式,至唐代形成定式。一鋪中多有一佛為主,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充當的脅侍。棲霞寺舍利塔的菩薩、天王、力士,每對之間均左右相對,顯然還保留著唐代格局。力士的形象和姿態,與龍門、麥積山等五窟的唐代力土像頗多共同之處。可見南唐造像尚留有較濃厚的唐代風格。但其精工細膩的雕刻手法,卻已透露出南唐崇尚典雅秀麗的藝術趣味。
山西平遙縣的鎮國寺,在縣城北15 公里的赫洞村。寺內萬佛殿系五代木建築遺構,殿內佛壇寬大,上設塑像11 尊,中為釋迦佛,兩側有迦葉、阿難二弟子,向外有文殊、普賢二菩薩和天王;佛前有供養菩薩兩尊。這些像雖經明清兩代予以重繪,但五代風格依然如故。圖中的菩薩像,敷彩是清代完成的,所以依然鮮亮,而五代的風格只能從菩薩造型上去體會了。圓潤豐腴的面頰,依然留有盛唐的影子,但是有些呆板和程式化的造型卻隱現了未來宋塑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