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之三個角度.1】
佛教造像可以從「體」、「相」、「用」三個角度來談──「體」是佛法的信仰力量,「相」是造像的藝術美感,「用」是宗教的教化作用。
佛教造像可以從「體」、「相」、「用」三個角度來談──「體」是佛法的信仰力量,「相」是造像的藝術美感,「用」是宗教的教化作用。
以像設教的信仰力量──「體」
教法住世有三期變遷,即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法運期限,各經所載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按三法時說,佛教入中土屬像法時期,又供奉禮拜佛像,故以「像教」為佛教之表徵。佛教流傳離不開佛像,佛教造像類型繁多,弘揚佛法的方式,除了經典文字外,主要是藉由佛教造像。
玄奘大師從印度取回佛經和佛像上呈朝廷,於《寺沙門玄奘上表記‧進經論等表》記載:「引玄津於神縣,像教東被,斯為盛矣。」即取經像回中國,以「像教」之名指稱「佛教」。《出三藏記集‧卷一》序云:「漢世像教而妙典方流,法待緣顯信有徵矣。」故「像教」是中國古代對佛教的別稱,指像法之教化,包括佛像與經教,亦泛指佛法。
所謂「以像設教」,即以造像施行教化,運用造像化導眾生,把造像作為一種生動的圖像文獻。佛教造像是佛經內容的具象化,透過莊嚴法相撫慰人心,帶給社會祥和氣象,具有安定社會的力量。藉重造像的藝術形象,供奉瞻禮、敬拜懺悔,得到心靈的靜謐和生命的希望,就是以像設教的信仰力量。
文/中台世界博物館副館長 見迅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