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佛像藝術的美學.9 麥積山石雕佛像】



麥積山第135 號窟,是西魏初開鑿的大型洞窟,風格和制式與第127 窟近似。據麥積山現存碑文記載:西魏大統元年(535 年)麥積山曾“大修崖閣,重興寺宇”。


第135 窟即當時開鑿的大型洞窟之一。正壁中龕主佛,泥塑,高163 釐米,目光俯視,造型豐滿,穿通肩袈裟,衣褶重疊作波動狀覆蓋著雙膝。這依然是延續母性形象的西魏早期的作品。與第127 窟正壁主佛相比,區別是明顯的,主佛的臉型開始圓潤起來,雖然肩削如故,但頸略短,身軀漸顯纖弱,沒有了神靈的威嚴,北魏之風顯然已發展到盡頭。極具裝飾性的裙裾下擺,鋪蓋在佛壇上,像盛開的蓮花,極力展示著主佛美麗動人的一面;層次多重,線條繁複,追求凝重與飄逸的統一。這顯然是南朝“氣韻生動”的審美思潮影響的結果。這種風格在北魏晚期出現,西魏時期成為主流樣式。
同樣在第135 窟,窟室前部立著一組花崗岩石質的一佛二菩薩造像,佛高225.5 釐米。這尊主佛與兩脅侍菩薩被置於窟的正中靠左側,獨立的造像卻又不是圓雕,背後預留突出的榫頭,顯然是為鑲嵌在龕內設置的。這樣的材料,如此高大的立佛,都是麥積山北魏時期所沒有的。它可以看作是來自洛陽的西魏王室入主麥積山的象徵物,在帶來皇家財力支持的同時,皇室貴族的風範和開窟造像的高潮再一次出現在麥積山。
石雕造像技藝極其精湛,主佛氣質高貴而典雅,威嚴而慈祥,莊重而飄逸,隱現出國母般的神態和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