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佛教美學範疇.2 妙.圓融.莊嚴之意境】

【佛教美學範疇.2 妙.圓融.莊嚴之意境】
“妙”在佛教典籍中使用頻率極高,是佛教極其重視又非常喜愛的一個概念,也是佛教美學的基本範疇一。

“妙”在梵語中為薩(sa)或蘇(su)。“妙”的日常語義是美好的意思,佛教也使用此義。它常常被用來形容女人容貌、建築物、音樂之美。這些美妙的形象都在佛教石窟藝術中的壁畫和雕塑中出現,尤其是在表現彌勒佛的兜率宮或西方極樂世界更是如此。

然而,佛教所謂的“妙”,其意蘊遠不止於一般的美好。它被廣泛地運用於對佛事、佛法、佛學義理、佛論實體、佛理境界以及虛構的理想世界的審美肯定,它無法用理性思維把握,其內容很難用語言表述,表現出佛教美學與世俗美學的根本不同。所以,“妙”可以是美學範疇,但審美意義之“妙”不能涵蓋“妙”的全部內容。
其次,是“圓融”。“圓”在梵語中是“波利”(pari),與漢語的圓有相近之處。但是,梵語“波利”比漢語的“圓”有更廣泛的意義,它既指圓形也指圓滿和圓通。“圓”是佛教經典中最常見的詞彙之一。“圓”在佛教美學中有特定涵義,主要表達佛性、涅槃的圓滿周遍,是一切具足的意思。圓的涵意還有圓融、融通、無礙的意義。從本體論的角度,“圓”所表達的是無礙,是整個世界的現象與本質之間,無障礙、無矛盾、無分別的境界。作為美學意義的“圓”則具有完美無缺的意思。
第三,是“莊嚴”。“莊嚴”作為美學觀念,對於佛教造像藝術的影響尤其重大。佛教義理對“莊嚴”的使用和解釋,意義較為複雜。有時偏重于讚美充分完滿的功德,有時讚美完善的裝飾,但是無論功德還是裝飾,都必須達到圓滿具足和充分完全。“莊嚴”範疇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對佛教造像藝術影響最大的含義是對佛陀身體與相貌的讚美,所謂“身相莊嚴”。這不是講佛陀功德,也
不是說佛陀的容貌,而是形容佛陀所具有的美好的身體與相貌,這與平常形容人物的相貌莊重嚴肅完全不同。總之,作為嚴格意義的美學範疇的“莊嚴”,是盡善盡美、十全十美的意思,是指完全達到理想境界。